Thursday, August 2, 2007

我的成长(八)

过年

小时候,最快乐的日子就是过年,不仅可以吃到平时很少吃到的好东西,还会有新衣服,还会有压岁钱(我那时一般是五块钱),有时还会有礼物,最为高兴的是还可以整天的玩,去串不同的亲戚。那时候,我的父亲还在大兴安岭师范大学工作,每到过年的时候才能回北京,有时候会带回来一头羊,一袋子东北瓜子(东北瓜子吃忘了满手满嘴都是黑的),还有松子,榛子等。有时候,大大的孩子,四姑的孩子也会到北京来一起过年,那就很热闹了,在中关村的不足20平米的小平房中会挤十五六口人,大人们在里屋,孩子们在外屋,文茜姐姐最大,她带着我们这群孩子,爸爸说有一次吃火锅,我们一群孩子,文茜姐姐刚把锅盖打开,我们刷得把筷子都伸进锅里,半天锅也不开。那时奶奶总会把炒好的榛子,松子,瓜子,分成小包,每个孩子一小包。东北的榛子虽然不如美国的榛子大,但味道确实要好多了。来了加拿大后,这里的很多蔬菜水果都是美国加州产的,个子都很大,样子也都很好看,保存时间也长,就是味道不如国内的足。

古语说的好,家中老人是个宝,奶奶就像磁石一样把她的5个子女紧密的联系在一起,即使是在文化大革命最黑暗的时期,大家仍然能互相照应,我爸总是给我讲,当年三大从老家回来,背一袋子萝卜,在火车站见到我爸,从怀里掏出一块羊肝给他吃,还热的,带着体温,那是三大舍不得吃省下来的,这就叫兄弟之情。要知道在那个年代,每天的口粮要用秤来称,一人每天四两,中午要是都吃了,晚上就没得吃了。所以每天都是半饱,肚子里惯了很多水。有一次爷爷弄到了酱油渣滓给大家吃,邻居还羡慕不已。南怀瑾先生在穷困的时候,将家里仅有的一袋米,分半袋悄悄地放在邻居家的门口,这才叫真正能够的助人不图报。我的大家庭中充满了这种精神,有了好东西总会先分给兄弟姐妹。这应该归功于奶奶教育的结果。我的随和的性格就来自于这个大家庭的熏陶。

No comments: